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咨询技术支持           扫码咨询技术服务
  
客服热线:400-901-9800  客服QQ:4009019800  技术答疑  技术支持  质量反馈  人才招聘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Bioss即用型IHC KIT上新及常见神经细胞标志物(二)-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首页 > > 正文
Bioss即用型IHC KIT上新及常见神经细胞标志物(二)
发表者:北京博奥森生物      发表时间:2025-10-13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包括神经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不同种类的神经细胞在其中发挥着不同的生理功能。目前神经生物学领域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准确区分这些神经细胞对生命科学研究以及疾病诊疗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梳理了常见的几种神经细胞标志物,助力相关的科学研究,文末还附有Bioss针对不同神经细胞标志物全新推出的即用型IHC KIT供您选择。

未成熟神经元

STMN1

微管解聚蛋白1(Stathmin-1, STMN1) 基因属于Stathmin基因家族,它编码一种普遍存在的细胞溶质磷蛋白,作为整合细胞环境调节信号的细胞内中继蛋白,在细胞周期调控、增殖、分化以及微管动态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STMN1通过加速微管的解聚,破坏微管的动态平衡,导致纺锤体组装失败,从而影响神经元的迁移、轴突生长和突触重塑。

在人类海马神经发生过程中,未成熟齿状颗粒细胞 (imGCs) 通过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并逐渐成熟。STMN1基因在imGCs中高表达,93.8%的imGCs呈STMN1阳性,且与DCX(双皮质素)、PROX1(颗粒细胞标志物)共定位,成为识别imGCs的关键标志物。这种表达模式在婴儿期尤为显著(占颗粒细胞的9.4%),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

STMN1不仅是未成熟神经元的核心标志物,其动态表达和功能异常与神经发育及退行性疾病也存在一定关系。阿尔茨海默病(AD) 患者海马区imGCs数量减少至健康人的一半,且STMN1相关基因(如突触可塑性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同时,imGCs与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减弱,可能加剧神经退行性病变。在难治性癫痫患者及模型中,STMN1表达异常升高,可能导致微管过度解聚,引发神经元突起异常延伸,促进异常神经网络的形成。

STMN1还在许多其他组织中表达,如大脑、脊髓、小脑、结肠、睾丸、卵巢、胎盘、子宫和气管等。STMN1的过表达会破坏微管稳定性,影响细胞周期进程,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例如STMN1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神经胶质瘤、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不良相关。通过抑制其表达,可以干扰恶性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SOX10

SOX10(SRY-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10) 属于转录因子SOX家族中的SoxE组别,是神经嵴发育中的关键性转录因子,广泛参与神经嵴细胞发育、黑色素细胞分化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形成。

SOX10能够促进神经嵴干细胞分化和多能性神经嵴细胞的存活,并维持其多能性分化潜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SOX10持续表达于少突胶质细胞前体至终末分化阶段,对少突胶质细胞的形成、发育和终末分化至关重要,也能够调控髓鞘的形成,是神经外胚层干细胞和祖细胞的标志物。

SOX10在施旺细胞和黑色素细胞谱系中表达,通过调控靶基因(如髓鞘相关蛋白基因)维持施旺细胞的未分化状态,并在特定信号下促使其成熟。因此SOX10也被用作诊断起源于这些细胞的肿瘤的标志物。

SOX10表达可见于多种类型的肿瘤,如黑色素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颗粒细胞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皮肤附属器肿瘤、涎腺肿瘤以及乳腺肿瘤等。对于黑色素细胞病变的诊断来说,SOX10的敏感性堪比S100,但特异性更好;SOX10阳性常见于良性的小汗腺和大汗腺肿瘤,但恶性的小汗腺和大汗腺肿瘤、皮脂腺肿瘤、毛囊肿瘤则罕见SOX10阳性;SOX10有助于三阴型乳腺癌和妇科癌的鉴别,同时也是鉴别区分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脑膜瘤的标记物;SOX10对胶质瘤细胞具有去分化的作用,随着胶质瘤从组织学分级低级向高级的发展,SOX10的表达水平也逐渐升高。

 

星形胶质细胞

EAAT2/GLT-1

EAAT2是成人大脑中主要的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谷氨酸转运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谷氨酸是一种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如果释放过量会引发神经元死亡。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质膜上的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EAAT1和EAAT2转运离子的跨膜电化学梯度和膜电位为驱动力,将突触间隙中约90%的谷氨酸转运到细胞中进行清除,以防止其产生毒性作用。这两个转运体在谷氨酸稳态、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元存活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受损可导致神经元兴奋性毒性,进而导致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

在AD发生进程中星形胶质细胞存在代谢功能障碍,表现为葡萄糖摄取减少,乳酸生成减少,EAAT1和EAAT2表达降低,细胞外谷氨酸积累,引起神经元死亡。此外,谷氨酸转运活性的降低与AD患者脑内淀粉样蛋白β(Aβ)的堆积增加有关导致表达谷氨酸受体的神经元过度激活,增加细胞内Ca2+,促进神经功能障碍。

亨廷顿症(HD)是一种由亨廷顿蛋白(HTT)基因突变引起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星形胶质细胞中的突变型亨廷顿蛋白(mHTT)异常聚集后抑制EAAT2和K+离子通道的表达,细胞外K+和谷氨酸水平的升高导致神经元过度兴奋和神经退行性变的发展。

此外,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帕金森病(PD)和癫痫等多种疾病中,EAAT1和EAAT2的表达也显著减少,致使其在谷氨酸再摄取和再循环方面的功能丧失,诱发兴奋性毒性突触丧失或神经元死亡。

 

ALDH1L1

醛脱氢酶1家族成员L1(ALDH1L1)是叶酸代谢的关键酶(10-甲酰四氢叶酸脱氢酶),能够催化10-甲酰四氢叶酸、NADP+和水转化为四氢叶酸、NADPH和CO2,在调控细胞代谢和增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ALDH1L1是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在脑灰质和白质中广泛表达,能够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体和突起,但不会标记神经元或少突胶质细胞,且在正常组织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期间表达均较为稳定,因此可以作为研究星形胶质细胞的首选工具。

神经损伤与修复

在脊髓损伤或脑卒中模型中,约90%的新增殖星形胶质细胞来源于局部ALDH1L1标记的原有星形胶质细胞,这些细胞形成保护性边界,防止炎症扩散并促进修复。单细胞测序显示,损伤后ALDH1L1阳性细胞高表达先天免疫、炎症调控相关基因(如Cxcl3、Cxcl2)。

神经退行性疾病

朊病毒疾病:STAT3信号通过ALDH1L1阳性星形胶质细胞驱动其突触毒性表型,敲除STAT3可以逆转补体C3表达并减轻突触损伤。

AD:神经周围网(PNN)降解导致星形胶质细胞覆盖增加,破坏突触稳态,而ALDH1L1阳性细胞通过表达Glu/GABA转运蛋白参与这一过程。

精神疾病与癫痫

在癫痫模型中,PNN破坏同样引起星形胶质细胞覆盖范围扩大,提示ALDH1L1阳性细胞可能通过调控离子稳态影响疾病进展。


验证数据


推荐产品

细胞类型 Target SKU 交叉反应
神经上皮细胞
放射状胶质细胞
Nestin IHC0209H Human
SOX2 IHC0210 Human,Mouse,Rat
IHC0210H Human
IHC0210M Mouse
IHC0210R Rat
神经上皮细胞 Notch1 IHC0211 Human,Mouse
IHC0211H Human
IHC0211M Mouse
未成熟神经元 STMN1 IHC0212 Human,Mouse
IHC0212H Human
IHC0212M Mouse
SOX10 IHC0296 Human,Mouse,Rat
IHC0296H Human
IHC0296M Mouse
IHC0296R Rat
施旺细胞 NCAM IHC0213 Human,Mouse
IHC0213H Human
IHC0213M Mouse
GAP43 IHC0214 Human,Mouse,Rat
IHC0214H Human
IHC0214M Mouse
IHC0214R Rat
S100A1 IHC0215 Human,Mouse,Rat
IHC0215H Human
IHC0215M Mouse
IHC0215R Rat
星形胶质细胞 EAAT2/GLT-1 IHC0216 Mouse,Rat
IHC0216M Mouse
IHC0216R Rat
ALDH1L1 IHC0297 Human,Mouse,Rat
IHC0297H Human
IHC0297M Mouse
IHC0297R Rat
小胶质细胞 CD11b IHC0298H Human
CD68 IHC0217H Human
IHC0302 Mouse,Rat
IHC0302M Mouse
IHC0302R Rat
成熟神经元 NF-M IHC0218H Human
NF-H IHC0299 Human,Mouse,Rat
IHC0299H Human
IHC0299M Mouse
IHC0299R Rat
谷氨酸能神经元 NMDAR1 IHC0219 Human,Mouse
IHC0219H Human
IHC0219M Mouse
多巴胺能神经元 Tyrosine Hydroxylase IHC0220 Human,Mouse,Rat
IHC0220H Human
IHC0220M Mouse
IHC0220R Rat
版权所有 2004-2023 www.bioss.com.cn 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 9001:2015 GB/T 19001-2016    认证编号: 00122Q31509R1M/1100
京ICP备0506698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7000727号